欢迎您访问汉中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
1.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民间俗称“乍腮”、“蛤蟆瘟”等。
2.哪些人易患流行性腮腺炎?
多见于4-15岁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
3.流行性腮腺炎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播的?
(1)病人和隐形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病毒在唾液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比麻疹弱。
(2)垂直传播:孕妇感染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致胎儿畸形与死亡。
(3)接触传播:少数通过接触病人鼻炎分泌物污染的生活、学习用品传播,接触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也可以传播。
4.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1-2天后体温升到39°C,甚至40°C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肿疼更加明显,4-5天逐渐消退。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或适度不适,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并发症、腮腺或下颌肿胀。
5.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污染他人。
(4)均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要进行空气消毒(开窗通风比空气消毒更重要,更有效)。
(6)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去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机会或减轻症状。
(8)学校和幼托机构要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记录,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儿童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但至少要隔离14天。
新冠肺炎健康教育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发热、干咳、乏カ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产妇临床症状与同龄患者相近。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存在一定的差别。三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不同。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上呼吸道症状较重,但全身表现较轻。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急,会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①吸入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呼吸道飞沫;②眼结膜、鼻黏膜等处沾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痰液、血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等;③手部沾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痰液、血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等,或触摸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器具后,再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等。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四季健康养生知识
春季养生三要点
最大的诀窍就是顺应天气的变化。“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什么意思?就是说,能主动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人其父母就是上天,他就是天之骄子,也就是天子。在古代医家眼里,皇帝都算不上是天子,只有懂得保养自己健康的人才是真正的天子!荣华富贵、无上权力都跟健康没法比!所以我们要顺应四时特点来养生保健。
1、针对气候变化的无常性,我们要“适寒温”。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健康人和患病之人、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不同人群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同,如何做到“适寒温"?气候的过与不及都是邪气,古人运用五运六气来推算气候的变化,如今有气象卫星帮我们分析气候变化。及时了解近期气候变化特点,迅速地增减衣服就可以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春季流行性疾病高发的可能性,建议春季少吃鸡鸭猪牛肉,减少到人口聚集的地方。另外,古人有“春伤于风,夏生殖泄”的说法,也提醒我们春天要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伤到腹部脾胃阳气,为以后留下病根,以至于到了夏天食用瓜果等寒凉之品就容易腹泻。
2、针对人体肝阳偏旺的特点,首先提倡“饮食有节”。一方面饮食适时、适温、适量是“有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据季节的变换和自身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的特点,调整饮食结构,这也是“有节”,春季该吃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但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牵扯到每个人体质的独特性。总的来说,不需要特别强调饮食的寒热温凉,也不需要因为春季肝阳偏旺就服用菊花,属于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变化,人体具有天然的适应性。春季肝阳偏花、百合等食物。因为四季气候的偏性旺,能不能吃羊肉等辛热之品?只要不上火,就可以吃。不过针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我们提倡“饱中饥”,就是吃到七成饱。原因是春天肝气偏盛,易乘克脾土,脾胃功能相对虚弱,饮食减少一些,清淡一些,于减轻脾胃的负担,在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减轻他的负担,这就是在养脾胃。要知道,现代人大部分情况下是吃得多了,而不是吃得少了,保持一定的饥饿状态反而有益于健康。
3,提倡“起居有常”依照季节特点,制定合适的起居规律无疑对养生保健很有意义。春季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之象,人也应该顺从春季的升发之气,多活动,多旅游伸懒腰、舒展大方,让体内的阳气舒畅调达,旅游、逛公园,感受一下鸟语花香、亲近大自然以达到“天人相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提倡“御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保持豁达、包容就可以御神;保护人体的真气就可以御神,天有一轮红日,人有一吸真气。真气如同一碗水,平则不外溢,稍有波动则流溢耗损。肝阳偏旺的春季,真气极易因过度的情绪波动而耗散,“怒则伤肝”、“喜怒伤气”说的就是情绪的过度起伏耗散人体真气。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宽裕祥和,为了健康,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四时相应,就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版权所有 汉中市红十字会 电话:0916-2626782 传真:0916-2626782
地址:汉中市市民主街43号市政府4号楼三楼 电子信箱:sxhzszh@sina.com